
今年是毛(mao)澤東(dong)等老一輩革(ge)命家為雷(lei)(lei)(lei)鋒(feng)同志題(ti)詞六十周年,也是習近(jin)平(ping)(ping)總(zong)(zong)書(shu)記2018年9月28日在撫順雷(lei)(lei)(lei)鋒(feng)紀念館發表重(zhong)(zhong)(zhong)要(yao)講話五周年。黨的(de)十八大以(yi)來,習近(jin)平(ping)(ping)總(zong)(zong)書(shu)記對弘揚(yang)(yang)雷(lei)(lei)(lei)鋒(feng)精(jing)(jing)神(shen)作出一系(xi)列重(zhong)(zhong)(zhong)要(yao)論(lun)(lun)述(shu),深刻闡釋(shi)了雷(lei)(lei)(lei)鋒(feng)精(jing)(jing)神(shen)的(de)內涵(han)本質、時代價值、實踐路徑,指(zhi)導推(tui)動新(xin)(xin)時代學(xue)(xue)雷(lei)(lei)(lei)鋒(feng)活動不斷(duan)拓展內容、創(chuang)新(xin)(xin)形式、豐富載(zai)體(ti),為新(xin)(xin)征程上(shang)傳承(cheng)弘揚(yang)(yang)雷(lei)(lei)(lei)鋒(feng)精(jing)(jing)神(shen)提供了根(gen)本遵循和(he)行動指(zhi)南(nan)。習近(jin)平(ping)(ping)總(zong)(zong)書(shu)記關于(yu)(yu)弘揚(yang)(yang)雷(lei)(lei)(lei)鋒(feng)精(jing)(jing)神(shen)的(de)重(zhong)(zhong)(zhong)要(yao)論(lun)(lun)述(shu),是習近(jin)平(ping)(ping)新(xin)(xin)時代中國(guo)特色社會主(zhu)義思想的(de)重(zhong)(zhong)(zhong)要(yao)組成部分。站在新(xin)(xin)的(de)歷史(shi)起點(dian)上(shang),深入學(xue)(xue)習、深度理解和(he)深刻把握習近(jin)平(ping)(ping)總(zong)(zong)書(shu)記關于(yu)(yu)弘揚(yang)(yang)雷(lei)(lei)(lei)鋒(feng)精(jing)(jing)神(shen)重(zhong)(zhong)(zhong)要(yao)論(lun)(lun)述(shu)的(de)科學(xue)(xue)內涵(han)、實踐要(yao)求,對于(yu)(yu)凝聚(ju)全面(mian)建(jian)設社會主(zhu)義現代化國(guo)家、全面(mian)推(tui)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de)精(jing)(jing)神(shen)力(li)量具有重(zhong)(zhong)(zhong)要(yao)理論(lun)(lun)與現實意義。
雷鋒精神的內涵本質
習近平總(zong)書(shu)記指(zhi)出:“雷鋒(feng)(feng)是(shi)時代的楷模,雷鋒(feng)(feng)精(jing)(jing)(jing)神(shen)是(shi)永恒的。”這是(shi)習近平總(zong)書(shu)記對雷鋒(feng)(feng)精(jing)(jing)(jing)神(shen)內(nei)核(he)本質、屬(shu)性特征(zheng)、價值(zhi)品(pin)質的理論概括(kuo)和(he)科(ke)學定位(wei)。同樣,雷鋒(feng)(feng)精(jing)(jing)(jing)神(shen)之(zhi)所以“永恒”,是(shi)由雷鋒(feng)(feng)精(jing)(jing)(jing)神(shen)內(nei)在的文化屬(shu)性、價值(zhi)屬(shu)性、民族屬(shu)性決定的。
從文化屬性的角度來看,雷鋒精神是“兩種文化”的有機結合。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文化是人類創造物質財富、精神財富的內在土壤,任何一種精神的形成、豐富和發展,都有其特定的社會歷史文化背景和一定的現實文化條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雷鋒精神是五千年優秀中華文化和紅色革命文化的結合。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重要論斷,從文化屬性的角度深刻揭示了雷鋒精神形成的文化基礎、蘊藏的文化基因、體現的文化品質。一方面,雷鋒精神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孕育而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以其獨特的價值體系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雷鋒同志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崇高理想,孕育了雷鋒“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的堅定信念,“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家國情懷,孕育了雷鋒“我們是國家的主人,應該處處為國家著想”的愛國精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會責任,孕育了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的奉獻精神。另一方面,雷鋒精神在紅色革命文化中鍛造而成。雷鋒出生于革命戰爭年代,新社會與舊社會的強烈對比,幸福快樂與煎熬苦痛的極致反差,讓雷鋒在紅色革命文化的指引下不斷成長進步。早在幼年時期,雷鋒就在地下黨員彭德茂的指引下積極投身紅色革命,參與完成張貼標語、散發傳單等革命任務。長大以后,在黨的指導和培養下,雷鋒閱讀了大量紅色書籍,觀看了很多紅色影劇,紅色革命文化已經熔鑄到雷鋒的思想與行動之中。正如他在日記中寫的那樣:“在最困難、最艱苦的工作中,我就想起了黃繼光,渾身就有了力量,信心百倍,意志更堅強。”
從價值屬性的角度來看,雷鋒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體現。價值觀是人們在長期社會實踐活動中形成的關于價值的根本觀點、看法和態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身份標識、文化符號和文化內核。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雷鋒精神是永恒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體現。習近平總書記這一重要論述,從價值屬性的角度,深刻闡釋了雷鋒精神蘊含的價值信仰、價值原則、價值規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個層面的理念相互貫通、互為聯系,從公民個人層面提出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體現了社會主義價值追求和公民道德行為的本質屬性,同時也在雷鋒精神當中得到了生動詮釋。雷鋒“一心向著黨、向著社會主義、向著共產主義”的深厚情感,“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的敬業品格,甘當“革命的‘傻子’”“人民勤務員”的誠信品質,“對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溫暖,對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樣的火熱”的友善品德……生動反映和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本質要求。雷鋒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從民族屬性的角度來看,雷鋒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最好寫照。馬克思主義認為,各個民族之所以不同,不僅在于他們的生活條件不同,而且在于表現為民族文化特點的精神形態不同。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根本的文化標識,是流淌在一個民族有機體中的血脈,是一個民族的文化之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雷鋒、郭明義、羅陽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愛的胸懷、忘我的精神、進取的銳氣,正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最好寫照,他們都是我們‘民族的脊梁’。”習近平總書記這一重要論斷,從民族屬性的角度深刻闡述了雷鋒精神蘊藏的民族性格、民族氣質、民族文化。中華民族具有的“國而忘家”的愛國主義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高尚情操,“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的優良作風在雷鋒身上得到了集中體現。面對人生,他說:“誰要是游戲人生,他就一事無成”;面對困難,他說:“不經風雨,長不成大樹;不受百煉,難以成鋼”;面對生活,他說:“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齊。”可見,雷鋒同志作為廣大中華兒女中的典型代表,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彰顯著中華民族獨有的精神氣質和價值追求。
雷鋒精神的時代價值
習近平(ping)總書(shu)記指(zhi)(zhi)出:“實(shi)踐證明(ming),無論時代如(ru)何變遷,雷(lei)鋒(feng)精神(shen)(shen)永不(bu)過時。”這(zhe)是(shi)習近平(ping)總書(shu)記對雷(lei)鋒(feng)精神(shen)(shen)歷(li)史(shi)地位、現實(shi)作用、時代價值(zhi)的(de)深刻總結和理性判斷。習近平(ping)總書(shu)記的(de)“永不(bu)過時”論以(yi)宏大的(de)格(ge)局、深邃的(de)目光(guang)透過歷(li)史(shi)、現實(shi)、未來,指(zhi)(zhi)明(ming)了(le)弘(hong)揚雷(lei)鋒(feng)精神(shen)(shen)既有深厚的(de)歷(li)史(shi)基(ji)礎,也有實(shi)際(ji)的(de)現實(shi)需求與光(guang)明(ming)的(de)發(fa)展(zhan)前(qian)景。
弘揚雷鋒精神,有利于為奮進新征程凝聚強大力量。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任務。黨的二十大鮮明提出了新時代新征程上黨的使命任務,發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動員令。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上鄭重宣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中心任務,既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長期探索和實踐的重大成果,也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既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雷鋒的名字已經家喻戶曉,雷鋒的事跡早已深入人心,雷鋒已然成為廣大中國人民心中的道德豐碑和精神偶像。雷鋒精神是一面永放光芒的光輝旗幟,是全黨全國人民奮進新征程的寶貴精神財富。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讓雷鋒精神在新時代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強大力量。”習近平總書記這一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新征程上雷鋒精神的核心價值,即要服務于“兩個全面”。雷鋒在日記中寫道:“我是革命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實現這一中心任務,建設“兩個全面”,正是需要“用磚”“搬磚”的時候。新征程上弘揚雷鋒精神,有利于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凝聚思想共識,涵養“哪里需要哪里搬”的精神境界,做到心往一處想、智往一處謀、勁往一處使,才能順利完成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歷史宏愿,創造無愧于黨、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時代的新業績,贏得更加偉大的勝利和榮光。
弘揚雷鋒精神,有利于踐行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為人民服務的重要思想是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實踐論的運用和發展,也是中國共產黨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的集中體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貫穿雷鋒精神的一條主線。毛澤東同志關于如何學雷鋒這一問題,曾經明確指出:“學習他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鄧小平同志從“共產主義者”的角度,闡明了雷鋒精神的人民立場和先進品格,強調“誰愿當一個真正的共產主義者,就應該向雷鋒同志的品德和風格學習”。江澤民同志直接將雷鋒精神的實質定義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了人民的事業無私奉獻。”胡錦濤同志將學雷鋒活動定性為“群眾性的活動”,從側面反映出雷鋒精神的人民性、普遍性、廣泛性。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又一次對雷鋒精神中蘊含的深厚人民情懷作出了深刻闡釋,闡明了新征程上雷鋒精神的關鍵價值,即要為人民服務,做人民的勤務員。治國有常,利民為本。為民造福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雷鋒的一生始終堅持人民利益至上,踐行著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是一種將“小我”融入“大我”的大愛胸懷、積“小善”為“大善”的境界和行動。新征程上弘揚雷鋒精神,有利于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時刻牢記黨的性質和宗旨,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將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充分激發蘊藏在群眾中的創造活力,最大程度凝聚發展共識,形成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生動局面。
弘揚雷鋒精神,有利于營造向上向善的社會風氣。社會風氣是社會大多數成員或社會群體精神風貌的總和,在一定社會存在的基礎上由社會成員某些經濟的、政治的、思想的、文化的、倫理的、審美的觀念綜合凝結和轉化而成。社會風氣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是社會價值導向的集中體現。樹立良好的道德風尚和社會風氣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強烈愿望,也是經濟社會順利發展的必然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在全社會弘揚勞動精神、奮斗精神、奉獻精神、創造精神、勤儉節約精神,培育時代新風新貌。”雷鋒精神是“五種精神”的生動體現,也是培育時代新風新貌的重要載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雷鋒精神,人人可學;奉獻愛心,處處可為。積小善為大善,善莫大焉。當有人需要幫助時,大家搭把手、出份力,社會將變得更加美好。”習近平總書記這一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新征程上弘揚雷鋒精神的重要價值,即“這個社會越雷鋒越美好”。雷鋒在社會生活中,始終以“春天般溫暖”和“夏天般火熱”對待周圍同志和工作,無論是幫戰友洗衣服補襪子,還是為患者贈送月餅,帶給別人的都是無微不至的關懷和觸及內心的感動。新征程上弘揚雷鋒精神,有利于廣泛傳播正能量、弘揚主旋律,有效促進全社會文明程度提高,營造見賢思齊、向上向善的優良社會風氣。
弘揚雷鋒精神的實踐進路
習近平總書(shu)記(ji)指出:“雷(lei)(lei)鋒(feng)(feng)精(jing)(jing)神(shen)(shen)永遠(yuan)值(zhi)得弘揚(yang)。”這是(shi)習近平總書(shu)記(ji)對(dui)雷(lei)(lei)鋒(feng)(feng)精(jing)(jing)神(shen)(shen)科學態(tai)度、傳承理念、實(shi)踐對(dui)策的(de)(de)(de)高度凝練和深刻總結(jie)。雷(lei)(lei)鋒(feng)(feng)精(jing)(jing)神(shen)(shen)“弘揚(yang)論”是(shi)對(dui)雷(lei)(lei)鋒(feng)(feng)精(jing)(jing)神(shen)(shen)“過時論”、雷(lei)(lei)鋒(feng)(feng)精(jing)(jing)神(shen)(shen)“無(wu)用論”的(de)(de)(de)有(you)力駁斥,意味著無(wu)論歲月如何(he)更(geng)迭、社會如何(he)發(fa)展,雷(lei)(lei)鋒(feng)(feng)精(jing)(jing)神(shen)(shen)依然煥發(fa)出蓬勃生機與(yu)無(wu)限活力。準確把握雷(lei)(lei)鋒(feng)(feng)精(jing)(jing)神(shen)(shen)的(de)(de)(de)實(shi)踐進路(lu),既是(shi)雷(lei)(lei)鋒(feng)(feng)精(jing)(jing)神(shen)(shen)“弘揚(yang)論”的(de)(de)(de)必(bi)然要求,也(ye)是(shi)讓雷(lei)(lei)鋒(feng)(feng)精(jing)(jing)神(shen)(shen)“綻放更(geng)加璀璨的(de)(de)(de)光芒(mang)”的(de)(de)(de)現實(shi)需要。
以黨員干部為示范引領,解決“誰來帶”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指出:“如果十三億多中國人、八千九百多萬黨員、四百多萬黨組織都能學習雷鋒精神,都能在自己的崗位上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我們的凝聚力、戰斗力將無比強大,我們將無往而不勝。”“教者,效也,上為之,下效之。”開展一項活動、推動一項工作、投身一項事業,作為“關鍵少數”的領導干部既是組織者、監督者,更是參與者、推動者,帶頭與不帶頭效果大不一樣。黨員干部作為“關鍵少數”,要更好地發揮模范帶頭作用,才能確保學雷鋒活動取得實效。要帶頭知雷鋒,要積極學習雷鋒事跡、了解雷鋒故事,深刻理解雷鋒精神的內涵實質和實踐要求,樹立崇高理想追求,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發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巨大熱情,更加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自覺把個人追求融入黨和人民事業奮斗中。要帶頭學雷鋒,堅持以雷鋒同志為榜樣,嚴格以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學習雷鋒的精神,也要學習雷鋒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質追求轉化為具體行動,做到“一事之前想雷鋒、一事之中學雷鋒、一事之后比雷鋒”。要帶頭做雷鋒,秉承“最好的傳承是踐行”的理念,將弘揚雷鋒精神融入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揚勤儉節約、艱苦奮斗、“自討苦吃”的優良作風,堅決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消費至上、理想虛無等錯誤思潮和觀念,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凈凈做事。
以工作崗位為主要陣地,解決“在哪學”的問題。工作崗位是個人建功立業、實現價值的主陣地、主戰場。“心心在一藝,其藝必工;心心在一職,其職必舉。”將雷鋒精神融入工作崗位既是讓學雷鋒“融入日常、化作經常”的內在要求,也是我們強化業務能力、提升工作水平的應有之義。要秉承人民情懷,發揚公仆本色和忘我精神,甘當人民群眾的“勤務員”和“服務員”,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俯下身聽民聲,沉下心辦實事,主動多接“燙手山芋”、多啃“硬骨頭”,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真正做到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當中。要敢于擔當作為,堅持正確的政績觀、利益觀,像雷鋒一樣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無論職位高低、能力大小,都要愛崗敬業、腳踏實地、求真務實,努力做好本職工作。在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中勇于擔當、善于作為,沖鋒在前、建功立業,在復雜工作實踐中,經風雨、壯筋骨,出真知、長本事,練就扛事擔事的“鐵肩膀”“硬脊梁”。要錘煉過硬本領,發揚螺絲釘的“擠勁”和“鉆勁”,持續強化理論學習和專業學習,將學習與思考、觀察與思考、實踐與思考緊密結合起來,保持對新事物的敏銳,學會用正確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問題,善于把握歷史和時代的發展方向,善于把握社會生活的主流和支流、現象和本質,堅持干中學、學中干,努力成為敢于出擊、敢戰能勝的新時代“烈火真金”。
以志愿服務為基本形式,解決“怎么學”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倡導社會文明新風,帶頭學雷鋒,積極參加志愿服務,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熱誠關愛他人,多做扶貧濟困、扶弱助殘的實事好事,以實際行動促進社會進步。”志愿服務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符合人類文明進步的方向,是新征程弘揚雷鋒精神的基本形式。要創新志愿服務內容形式,基于群眾實際需求,緊密圍繞重大活動、法律援助、文化支教、環境保護、健康指導等內容,探索“互聯網+志愿服務”精準對接,讓服務需求和服務項目自動匹配,解決不同的志愿服務需求,形成參與廣泛、形式多樣、活動經常、機制健全的學雷鋒志愿服務體系。要加強志愿服務隊伍建設,結合部門特點和工作性質,組建學雷鋒志愿服務隊,把好“入口關”,做好志愿者的選拔和聘任工作。加強對于學雷鋒志愿者的教育培訓,依托高校、黨校、干部學院等,成立志愿者培訓學院,教育引導廣大志愿者提升專業知識素養、提高志愿服務的專業能力和服務水平。要完善志愿服務隊伍體制機制,不斷創新探索弘揚雷鋒精神的管理制度,優化學雷鋒活動的制度環境,健全完善激勵褒獎制度、社會信用制度、志愿者權益保障機制等,為推動形成學雷鋒活動長效機制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在制度規范中促進學雷鋒活動的行為自覺。
以廣大青年為重點群體,解決“誰來學”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從娃娃抓起,讓雷鋒精神在全社會蔚然成風,世世代代弘揚下去。”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這一時期,青少年心智逐漸健全,思維進入最活躍狀態,最需要精心引導和培育。學雷鋒從娃娃抓起,“讓學雷鋒在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中蔚然成風”進一步明確了學雷鋒的重點群體和主要力量。要體系化學雷鋒,加強組織保障,明確職責分工、制度工作方案與活動內容,促進形成專業化、規范化的學雷鋒工作體系。堅持多措并舉、多管齊下、多方發力,在教育引導、理論宣傳、情感培育、文化熏陶、實踐養成等方面下足功夫、下好功夫,為“娃娃學雷鋒”提供有力組織保障。要常態化學雷鋒,積極推動學雷鋒與廣大青少年學習生活深度融合,將雷鋒精神作為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載體和鮮活素材,充分利用學雷鋒紀念日和主題團日、隊日,開展線上線下示范活動,讓雷鋒精神進校園、進課堂、進頭腦,引導廣大青少年以雷鋒為榜樣,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努力學習知識,養成良好品德,長大后報效祖國和人民。要時代化學雷鋒,適應當代青少年“網絡一族”的典型特點,融合“互聯網+”思維,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VR、光影聲融合等現代科技手段,創新學雷鋒活動形式,發揮“數智化”技術催化劑作用,重現雷鋒的感人故事和動人事跡,不斷提升學雷鋒活動的互動性、體驗感。設計開發一批有創意、有特色的文化創意產品,真正讓雷鋒資源“火”起來,讓雷鋒精神“揚”起來。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